青年强,则国家强。 「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下称「大湾区青年基金」)的「创明天奖学金」,在社会各界的热烈支持下,已经来到第五届。今年除了继续颁授给才学兼优,热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之外,更特别增设「创明天创科奖学金」,专为修读STEM学科的博士生而设,以鼓励更多本地青年加入创科行列,培育人才,以进一步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确立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今届「创明天奖学金」反应踊跃,两个奖学金共收到本地14间大专院校超过300名优秀学生踊跃申请。其中创明天奖学金的评审团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女士、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及经济通董事总经理史秀美女士、香港演艺学院荣休校长蔡敏志教授,以及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经选拔后,最终共16名优秀学生得奖,每人获颁发港币五万元奖学金。而担任创明天创科奖学金的评审包括创新科技署副署长哈梦飞先生、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唐伟章教授,以及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胡章宏博士,共选出10位博士生得奖,每人获得八万元奖学金。
今年的「创明天奖学金」颁授典礼刚于4月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出席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长万宁女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新科技署副署长哈梦飞先生、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胡章宏博士、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及经济通董事总经理史秀美女士、香港演艺学院荣休校长蔡敏志教授、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副主席、帝盛酒店集团总裁邱咏筠女士、香港都会大学副校长(研究及拓展)郭予光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学务副校长(学生发展)杨婉兰教授,以及多间大专院校代表等,一起见证杰出学生领奖的喜悦时刻。
培养创科人才,添香港发展新动力
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致欢迎辞时说:「今天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正在各方面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年轻人更应拥抱科技,主动学习,不断创新。各位优秀的学生及社会的未来领袖,希望你们勇于在科技的领域上,以创新的思维应对未来的挑战及机遇。」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赞扬26 位得奖同学除了学术成绩优秀外,更善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积极贡献社会,是广大青年的楷模。她希望同学继续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并且在未来的路途上鼓励和启发身边的青年朋友,一起积极服务社会,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今届26名得奖学生各有精彩的奋斗故事,彰显了香港年轻人无惧挑战、勇往向前的精神,并热心服务社会,为其他青年带来激励及启发。颁奖典礼上,「创明天创科奖学金」得奖者之一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哲学博士二年级的邹龙(Ronald Chow),以及「创明天奖学金」得奖者之一香港大学生物统计及流行病学研究哲学硕士二年级学生罗凯婷(Alexandra Law),代表得奖者分享他们奋发向上的故事,并向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致谢。
无惧汗水 研发更可靠可穿戴电子设备 守护大众健康
邹龙Ronald在香港理工大学修毕纺织及服装系学士和硕士学位后,考入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转修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生物医疗工程学系。他利用对纺织品的知识,研究出能够保障人类生命的电子设备。
他在恩师于欣格教授指导下,和团队成功设计了一项突破性的「3D液体二极管系统」,应用于柔性电子产品上,可以透气及排汗,确保连续监察健康信号的准确性和舒适度。其研究成果,已在世界权威的期刊《自然》上发表,得到各界的热烈回响同讨论。他们现正和有兴趣的厂家进行市场转化的工作和测试,希望可以尽快推出市场,惠及普罗大众。
「传统的穿戴式健康监测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有局限,信号的稳定性受汗液影响。我们的设计,可以作为柔性电子产品与皮肤之间的一个介面(interface),又像一块魔术布,皮肤表面的汗液被迅速带走,提升准确和舒适度。」
邹龙续说:「现在政府要求商用车如小巴或巴士的司机65岁起,每年做一次体检,但如果司机能长期穿戴这些可靠的健康监察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在监测身体状况,等于时刻做心电图(ECG),提早发现心脏异常的情况,保障自身及乘客的安全。尤其造福冠心病患者,减少猝死的风险。」
疫情投身流行病学研究 志在拯救更多人
香港大学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硕士生罗凯婷Alexandra,在中学时修读文科,但升读大学时,却毅然选择了统计学。适逢此时,遇上世纪疫症新冠肺炎,当大部份人因疫情带来的死亡风险及无法正常生活之际,Alexandra灵机一触,想到可以用统计学的计算算法和机械学习,更准确推算感染和死亡人数,从而监控传染病,帮助政府制定更精准的医疗政策,拯救更多人。她决心继续修读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硕士学位。 Alexandra说:「医生做一个手术只可以救一个人,而我做的生物统计及流行病学研究,从宏观角度调控医疗制策,可以救到成千上万的人。」
除学习成绩优异外,Alexandra更是全港仅有十位的艺术及健美体操的国际裁判之一,同时亦拥有教练牌。年仅23岁的她,从3岁起便开始学习体操、芭蕾舞、中国舞和爵士舞,其中以体操训练最艰苦,拉筋固然痛,但训练时用的抛接器械,只要手脚慢一点,被打中更痛,弄至周身瘀伤,但她始终坚持不懈。 18岁那年,偶然报读裁判班,转跑道成为艺术体操的裁判。她解释在黄金年纪,放弃做运动员,宁愿退居幕后做裁判,是为了平衡学业和运动,做裁判花时间相对较少。但她没有放弃体操,近日到马尼拉及西安,续考国际裁判资格,就是为了贡献一己之力,推动体操的发展。
Alexandra表示:「我见证着香港体操的发展,以前比赛仅两天,现在比足六天,参赛运动员有一千二百多人。国际评分标准亦由讲究身体柔软度,到侧重运用器械。在体操的世界,差0.1分都足以影响胜负,裁判的压力很大,我希望问心无愧,不辜负运动员多年的努力练习和教练的辛勤栽培。」
Alexandra的故事正正体现了只要努力和做好时间管理,是可以达至多方面的成就。
邱浩麟演绎名曲《Moon River》听出耳油
是次获奖同学除了学业出众外,不少更是多才多艺。 「创明天奖学金」得奖者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理学士(环球中国研究)二年级学生邱浩麟(Andy Yau),自小学习小号,更是香港青年交响乐团小号手,他参与的由香港各大专学生组成的篎斯交响乐团,去年在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中夺得冠军。他在颁授典礼上以小号,即场演奏经典名曲《Moon River》,令在场人士听出耳油。
今次「创明天奖学金」全部得奖名单包括:香港教育大学陈恺茵、圣方济各大学陈乐轩、香港教育大学陈芷莹、香港理工大学陈煜政、香港浸会大学刘翠彤、香港大学罗凯婷、香港大学李柏贤、香港城市大学卢卓妍、香港中文大学卢颖心、香港都会大学苏冠弘、香港科技大学苏铖镁、岭南大学苏倩晖、香港科技大学邱浩麟、香港中文大学叶果丰、香港都会大学叶迪榕和香港演艺学院朱相楠。
「创明天创科奖学金」全部得奖名单包括:香港大学陈浩云、香港理工大学陈健豪、香港科技大学陈颖彤、香港城市大学邹龙、香港中文大学高润雄、香港浸会大学罗景元、香港中文大学曾建晴、香港都会大学谢悦童、香港理工大学黄德辉和香港大学黄允祈。
圖片一:
第五届「创明天奖学金」得奖者与主礼嘉宾包括(第二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中)、中联办青年工作部副部长万宁女士(左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女士(左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新科技署副署长哈梦飞先生(右四)、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右五)、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胡章宏博士(左三)、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及经济通董事总经理史秀美女士(右三)、香港演艺学院荣休校长蔡敏志教授(左二)、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行政总裁杨彬先生(左一)、和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副行政总裁龚明明女士(右二)合照。
圖片二:
大湾区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致辞时说:「年轻人应拥抱科技,主动学习,以创新的思维应对未来的挑战及机遇。」
圖片三: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在「创明天奖学金」颁授典礼上致辞
圖片四:
「创明天奖学金」得主香港大学的罗凯婷(Alexandra)及「创明天创科奖学金」得主香港城市大学的邹龙(Ronald)在典礼上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圖片五:
「创明天奖学金」及「创明天创科奖学金」得奖者合照。
圖片六:
得奖者与一众嘉宾,以及11间大专院校代表合照。
圖片七:
全场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