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大灣區青年基金)與學友社攜手合辦的「大灣區升學知多啲考察之旅」,已連續兩年舉辦,活動得到正面迴響。今年首兩個考察團共二百多個參加名額,一早已額滿,並於本月順利舉行。兩個團分別參觀了大灣區內地城市四大著名學府,包括廣州的華南師範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及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深圳大學,活動的旅費全額由大灣區青年基金資助。來自約二十間本地中學的師生獲安排參觀校園及教學設施之餘,亦聆聽各高校代表講解招生政策,當中更包括由現時就讀當地高校的港生分享校園生活,令同學們擴闊眼界,增加了報考內地高校的意欲。在參觀後,同學們深感內地院校有更多學科可供選擇,而且對港生設有較低的入學門檻。考察團幫助同學訂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掌握內地升學資訊,並促進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識,啟發未來發展路向。
考察廣東省名校 了解灣區升學概況
北上升學是港生考慮的升學出路之一,港生可透過多種途徑,包括「港澳台聯招」、「文憑試收生計劃」、院校獨立招生,以及校長推薦計劃等申請入讀等。根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及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的統計數據,至2023年,約1.8萬名港生正在就讀內地高校;而2024年,以「港澳台聯招」及「文憑試收生計劃」報考內地高校的港生則分別有8,189及4,262人,可見同學對於往內地升學的資訊,需求甚殷。
為了進一步加強同學對大灣區內地升學的認識,主辦方更專門於考察團出發前為所有參加者舉辧了一場「大灣區升學知多啲分享會」,讓同學事先了解在內地求學的基本概況,學歷認證及就業發展等,及後再組織同學親身前往實地考察。
今次考察團探訪的高校均為廣東省名校,有綜合大學如深圳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亦有專科大學如廣州中醫藥大學。如果同學有意修讀中醫的話,廣州中醫藥大學配套完善,醫院臨床實習的機會比香港多。而華南師範大學雖以「師範」為名,但其實是建校近百年的綜合大學,是次香港師生們便參觀了其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友社全人發展部主管方富正指主辦方特意在行程中安排考察不同類型的院校,能讓同學們更全面地了解到內地升學的實況,從而為自己的升學之路作好規劃。
發掘優勢學科 開拓職業路向
一連兩天都參與考察之旅的培道中學學生羅羚表示:「我一直有計劃返內地讀書,因為校園環境優美,尤其是理科、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科目,內地大學更有優勢,譬如深圳大學名人畢業生輩出,包括騰訊創辦人之一馬化騰,而大學的教學資源豐富,設備亦先進完善。」
剛慶祝十周年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則設有廿八個本科專業,包括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金融學、國際商務和臨床醫學等,新一學年即將開始接收香港應屆考生。其中,修讀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將可獲雙學位,包括:理學學士(臨床醫學)和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可在內地行醫,以及經考牌後取得在香港行醫的資格,具有獨特優勢!
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楊雨涵同學則表示:「我對中醫藥特別感興趣,今年四月趁放假,我自己初嘗廣州中醫藥大學參觀,適逢博物館閉館。這次有幸跟考察團進入博物館,看到巨型玻璃牆,展示珍稀的中藥標本,十分震撼,由神農氏嘗百草、皇帝內經到本草綱目提及的草藥都有,更加堅定我報讀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決心。」帶領她及十多位同學參加考察團的周家俊老師表示,祖國地大物博,在內地讀中醫,是可以到全國各地實習,見識到不同風土病,拓闊知識面。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曾兆基老師指出,廣州中醫藥大學有很多國家頂尖中醫教授,今次校方精心安排,由一位就讀中的拔萃男校畢業生分享,這位港生成績優秀,打破了以往成績差才到內地升學的偏見。他的解說生動有趣,並指校園生活豐富,令他可以延續打波的興趣,暑假又可以到偏遠地區義診,很有意義。曾老師續介紹,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生獲取兩地執業資格後,可選擇在內地或香港行醫,出路較闊。考察過後,連一些本無心讀中醫的學生都有所改觀,表示有興趣投考該大學。
大灣區青年基金與學友社今年十二月將再辧「大灣區升學知多啲考察之旅」,且計劃逐步覆蓋更多元的內地高校,讓對不同專業感興趣的學生能有機會了解招生政策和升學資訊。主辦方預計兩年共有千名學生受惠,稍後會發函至全港中學,歡迎報名,名額先到先得,敬請留意。
「大灣區升學知多啲考察之旅」的參與師生於深圳大學合影。
參觀深圳大學校史館後,同學體會深刻,留下感言。
同學體驗於內地校園餐廳用餐。
大灣區升學知多啲考察之旅」參觀華南師範大學。
漫步於廣闊的華南師範大學校園,同學們欣喜雀躍。
華南師範大學老師深入講解招生政策,令同學對北上升學躍躍欲試。
同學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十周年紀念牌留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圖書館的優美設計令同學們印象深刻。
同學參觀建校百年之廣州中醫藥大學。
同學讚嘆廣東中醫藥博物館規模宏偉。
中藥館內的珍稀中藥標本令學生們大開眼界。